所在位置:首页 - 个人金融 - 金融知识 - 2022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系列宣传:守护个人信息安全

2022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系列宣传:守护个人信息安全

发布日期:2022-03-14 阅读:43459次      字体:    


守护个人信息安全

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智能化场景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个人信息、隐私的泄露愈发严重,如何守好个人信息的安全防线成为当下公众的重要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通过真实案例,了解不法分子如何骗取个人信息,拒绝诈骗套路,共同保护信息安全。

一、案例分享

一日中午,自称在附近打工的女子来到银行大堂要求办理一张银行卡,但在办理过程中,短信验证码通过他人手机获得,并通过电话与不明身份人员确认银行卡密码设置数字,大堂经理见状前来询问开卡用途,发现其开卡并非自己使用,而是将卡上交其刚刚入职的公司,并听从公司安排设置统一密码。大堂经理立刻阻止其继续开卡,并向顾客讲解出借银行卡属于违法行为,客户遂放弃开卡。

二、个人信息保护微课堂

个人信息:

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

个人金融信息:

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账户信息、个人信用信息、个人金融交易信息、衍生信息,以及金融机构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1. 随意出借个人银行卡、认证工具、手机银行等。

2. 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卡号账号甚至密码等私人信息。

3. 在手机或电脑上安装不正规APP或第三方软件。

4. 签署相关合同条款、协议时未仔细阅读为今后埋下隐患。

5. 将信用卡对账单、银行流水、快递单等凭证随意丢弃。

6. 将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随意交付他人使用未注明用途。

防范个人信息泄露措施:

1.银行卡因破损、到期等原因补换新卡时,请一定将旧银行卡的磁条(或芯片)销毁。 同时,建议您如有不常用的账户及时到银行网点办理销户手续。

2.由于消费签购单等纸质单据可能包含卡号等敏感信息,请您务必妥善保管或及时销毁,切勿随意丢弃。

3.妥善保管银行卡、身份证、电子银行认证介质等,拒绝出租、出借或买卖行为。

4.下载安装新软件或在第三方办理业务时,留意相关授权权限,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和合同条款,审慎填写个人信息,避免重要信息被过度搜集或非法使用。

5.刷卡消费时,不要让卡片离开视线范围,使用密码交易时防止被他人偷窥。

6.在任何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都不会直接索取或发送索取短信动态验证码、交易(查询)密码的邮件或短信。如果您收到此类信息,请拨打银行客户服务热线予以核实。

7.建议您开通交易短信提示,定期关注账户资金变动情况,如果发现不明交易,请立即联系银行客户服务热线或至银行营业网点咨询详情。

8.不要随便扫描二维码,不要在随意发放的问卷上留下银行卡号、姓名及手机号等重要敏感信息。

9.不要在公共场合随便连接免费Wi-Fi,不要在Wi-Fi登录页面中输入关于银行卡(账户)号、证件号、姓名、手机号等信息。

10.不要设置较为简单的密码,如112233、123456等,更不要将密码存在手机中或卡背面,也不要将第三方密码作为借记卡密码。

11.不要将卡号、证件号、姓名、手机号、短信动态验证码、有效期、交易(查询)密码等敏感信息告知他人、中介或在公共电脑上留存上述个人信息,也不要回复要求提供上述信息的可疑邮件或短信。

[ 打印 ]  [ 关闭 ]